故总干潘伯可从大挽词二首

故总干潘伯可从大挽词二首朗读

得死何须哭,偷生正可疑。
仓皇归印日,慷慨却金时。
规矩诸郎有,襟怀我辈知。
平生郭有道,消得蔡公碑。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故总干潘伯可从大挽词二首译文及注释

《故总干潘伯可从大挽词二首》是宋代戴表元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的中文译文如下:

得死何须哭,
偷生正可疑。
仓皇归印日,
慷慨却金时。
规矩诸郎有,
襟怀我辈知。
平生郭有道,
消得蔡公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诗人在表达对生死的思考,提出了对死亡的疑问和对生存的不确定感。

首先,诗人问道:“得死何须哭,偷生正可疑。”这表明诗人认为,面对死亡,为什么要悲伤哭泣呢?而活着的时候,偷偷地生存下来反而更加值得怀疑。这种对生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索。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一个仓皇归印的场景,这里的“印”指的是官印。仓皇回归官印的日子,表明了一个人在权力、地位上的得失。然而,诗人却以慷慨的态度面对金钱和权力的时刻。“慷慨却金时”,意味着诗人对金钱和权力的看法与常人不同,他认为这些东西并非最重要。

在下一句中,诗人提到“规矩诸郎有,襟怀我辈知。”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规矩和行为准则的思考。他认为那些拘泥于传统规矩的人或许并不了解真正的胸怀和思想。相比之下,他们这一辈人更加理解人情世故和内心的真实。

最后两句,“平生郭有道,消得蔡公碑”,表达了诗人对于郭和蔡两位先贤的评价。郭和蔡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而郭的道德修养使得蔡公的碑文逐渐消失,这表明诗人认为郭的道德品质超越了蔡公,是真正值得尊敬和追随的榜样。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生死、权力和传统观念的思考,表达了诗人独立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他认为生死无需过度悲伤,对权力和金钱持有慷慨的态度,对传统规矩有独立的思考,追求内心的真实和道德的高尚。这些思想与价值观在宋代的文化背景下显得独特而深刻。

故总干潘伯可从大挽词二首读音参考

gù zǒng gàn pān bó kě cóng dà wǎn cí èr shǒu
故总干潘伯可从大挽词二首

de sǐ hé xū kū, tōu shēng zhèng kě yí.
得死何须哭,偷生正可疑。
cāng huáng guī yìn rì, kāng kǎi què jīn shí.
仓皇归印日,慷慨却金时。
guī jǔ zhū láng yǒu, jīn huái wǒ bèi zhī.
规矩诸郎有,襟怀我辈知。
píng shēng guō yǒu dào, xiāo de cài gōng bēi.
平生郭有道,消得蔡公碑。

戴表元诗文推荐

野水晴犹涨,春雷晚始鸣。地闲无堠逻,山远有蚕耕。身世通寒暑,交游半死生。方知一杯酒,真胜百年名。

山鸡鲜羽毛,野鹘健爪吻。秋高草木空,屏处亦可隐。一为嗜欲牵,遂与笼槛近。作书报孔鹄,出入宜少谨。

野草散高林,雀鼠食之宜。设非人所残,一颗不敢窥。宁由网罻防,亦无伸物司。食道固当尔,雀鼠犹有天。

生世悔识字,祝身如野农。勤劳养尊老,膳味日可重。农篘熟新黍,耕休有过从。行吟答松籁,此乐逾歌钟。

忧患与寒暑,攻人如五兵。中年学养道,严於守坚城。秋风不相贷,白发日夜生。白尽会须止,阅熟已不惊。

燕是孝义鸟,常栖孝义家。堂檐白日暖,上下静无哗。以此托躯羽,祸福审不差。谁云知数历,俗士义之夸。

穷人忧夜长,壮士惜日短。重九俗所欣,我意乃迩懒。岂无解忧酒,累酌不能满。东园富诗材,红实垂纂纂。

板屋骤喧飞白蚊,纸窗欲雨暗苍蝇。长劳井臼惭妻子,近绝音书借友朋。夜半苦吟堪泣鬼,日高甘寝祗输僧。意衰俗物何难败,才薄天公却未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