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溪上谩书

春日溪上谩书朗读

白发何烦试鹖冠,清江久欲把渔竿。
涓涓浊酒须成醉,袅袅晴花已倦看。
不忍燕莺频往复,且留鸥鹭与盘桓。
东家野老浑知我,日日相过却自欢。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春日溪上谩书译文及注释

《春日溪上谩书》是明代袁凯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
白发何烦试鹖冠,
清江久欲把渔竿。
涓涓浊酒须成醉,
袅袅晴花已倦看。
不忍燕莺频往复,
且留鸥鹭与盘桓。
东家野老浑知我,
日日相过却自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首句中的"白发何烦试鹖冠"表达了作者年事已高,头发已经白了,不再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只想戴上简朴的鹖冠,过上宁静的生活。第二句中的"清江久欲把渔竿"则表明作者长期以来一直渴望能够抛下尘世的繁忙,去钓鱼享受宁静。

接下来的两句"涓涓浊酒须成醉,袅袅晴花已倦看"描绘了作者喝着清淡的酒,欣赏着细小而清澈的溪水,倦于欣赏盛开的晴花。这里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也展示了对世俗繁华的疲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不忍燕莺频往复,且留鸥鹭与盘桓"表达了作者不忍心将燕子和黄鹂赶走,反而让它们在自己身边自由飞舞。这种宽容和善待小动物的态度,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和谐共处的渴望。

最后两句"东家野老浑知我,日日相过却自欢"则表明作者与周围的东家野老互相了解和欣赏,彼此相互造访,相互欢乐。这里表现出作者对简单而宁静的生活的满足和享受。

整首诗以简洁、清新的语言描绘了春日的溪水和花朵,表达了作者追求宁静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诗人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情感,赋予读者一种悠然自得、心旷神怡的美好感受。

春日溪上谩书读音参考

chūn rì xī shàng mán shū
春日溪上谩书

bái fà hé fán shì hé guān, qīng jiāng jiǔ yù bǎ yú gān.
白发何烦试鹖冠,清江久欲把渔竿。
juān juān zhuó jiǔ xū chéng zuì, niǎo niǎo qíng huā yǐ juàn kàn.
涓涓浊酒须成醉,袅袅晴花已倦看。
bù rěn yàn yīng pín wǎng fù, qiě liú ōu lù yǔ pán huán.
不忍燕莺频往复,且留鸥鹭与盘桓。
dōng jiā yě lǎo hún zhī wǒ, rì rì xiāng guò què zì huān.
东家野老浑知我,日日相过却自欢。

袁凯诗文推荐

江水一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寄语看花江上人,清明时节好来频。清明节后多风雨,风雨颠狂恼杀人。

江南好,流水中有鲤鱼与雁凫。汝出取鱼与雁凫,养我堂上姑。姑今年老,鸣声呜呜。声呜呜,良可哀。生而不能养,死当何时回?死而不回,呜呜良可哀。

千株云锦照江沙,沙上青旗卖酒家。莫怪狂夫狂得彻,吴姬玉手好琵琶。

昨日旧谷没,今日新谷升。壮年不肯住,衰年日凭凌。日月行于天,江河行于海。海水不复回,日月肯相待?日月不相待,自古皆死亡。死亡不能免,安有却老方。仙人郑...

水上花枝日日开,行人头白不能来。请看门外东流水,流向沧溟更不回。

江花红白最堪怜,莫惜看花费酒钱。他时白发三千丈,纵使频来不少年。

烽火塞上来,发卒备戎虏。翩翩长安儿,力未胜弓弩。幸蒙车骑念,出入在幕府。风烟一朝息,归来受茅土。番笑李将军,血战自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