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赠姚守清李守静

西江月 赠姚守清李守静朗读

学道须离火院。
搜玄参访良缘。
守清守静绝般般。
乞觅於身大便。
云水须明内外,牢擒意马心猿。
万缘不著得神全。
酬了修行大愿。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西江月
相关诗文: 西

西江月 赠姚守清李守静译文及注释

《西江月 赠姚守清李守静》是元代马钰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表达学道的观念和修行的追求,以及守清和守静两位人物的境界,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超脱尘世的情感。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西江的月亮,送给姚守清和李守静。
学习道法需要离开尘世的喧嚣,去寻求玄妙的缘分。
守清和守静以各自的方式追求极致的境界,不断超越一切。
期望能够在纷繁世事中找到真实的自我。
云和水的关系要明晰,内心和外在的世界要相互呼应。
要牢牢捕捉住意念和驾驭内心的猿猴。
万种纷繁的缘分都不能附着在身上,只有心灵得到完全的解脱。
回报了修行的伟大愿望。

这首诗词展示了马钰对于修行道路的思考和追求。他认为学道需要远离尘嚣,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守清和守静这两位人物象征着对道路不同层次的探索和领悟。他们通过自己的修行,摆脱了种种俗世的束缚,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解脱。

诗中的云水和意马心猿的意象,表达了内心和外在世界的相互关系。只有内心的清明和外在的环境相互呼应,才能达到真正的内心宁静。马钰通过这样的意象,强调了修行者要牢牢捕捉住自己的思绪,控制好内心的波动,从而达到心灵的解脱。

最后,诗中提到万缘不著得神全,酬了修行大愿。马钰认为修行之路是一条追求心灵解脱和超越的道路,只有摆脱万种纷繁的纠缠,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和超越。这样的修行,是对伟大愿望的回报。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马钰对于修行道路的思考和追求。通过抽象的意象和深刻的诗意,诗人呈现出对内心宁静与超脱尘世的追求,传递给读者一种追求心灵解脱和超越的情感。

西江月 赠姚守清李守静读音参考

xī jiāng yuè zèng yáo shǒu qīng lǐ shǒu jìng
西江月 赠姚守清李守静

xué dào xū lí huǒ yuàn.
学道须离火院。
sōu xuán cān fǎng liáng yuán.
搜玄参访良缘。
shǒu qīng shǒu jìng jué bān bān.
守清守静绝般般。
qǐ mì yú shēn dà biàn.
乞觅於身大便。
yún shuǐ xū míng nèi wài, láo qín yì mǎ xīn yuán.
云水须明内外,牢擒意马心猿。
wàn yuán bù zhe de shén quán.
万缘不著得神全。
chóu le xiū xíng dà yuàn.
酬了修行大愿。

马钰诗文推荐

昔年名利,役碎顽心。气财酒色深沈。方寸之间,荆棘仿佛成林。因遇风仙省悟,觉从前、罪业弥深。便改正,便改正改正。改正改正。游历天心地肺,结云朋霞友,月伴...

般般识破,物物难惑。自然安魂定魄。视听如聋如瞽,绝尽声色。身心逍遥自在,没家缘、恩爱系勒。无为作,乞残馀度日,无耻无格。游历恣情坦荡,似孤云野鹤,有谁...

心狂意乱歌迷酒惑。损伤三魂七魄。不顾危亡,一向贪恋财色。追陪花朋酒友,便联镳、夸*玉勒。宴赏处,向笙歌丛里,卖弄俊格。纵有石崇富贵,这朱颜绿鬓,怎生留...

见人错失,动我心肠。交予怎不悲伤。思想烯指然臂,顶上然香。假饶投崖喂虎,尽舍身、弃命非常。争知得,有些儿妙理,别是嘉祥。清静无为鼎内,觉心中真火,下降...

山侗昔日,名利忙忙。身如著箭香獐。心似汤煎火炙,无暂清凉。万般忧愁思虑,为儿孙、恼断肝肠。不知苦,似游鱼在鼎,尚自游?。因遇心方开悟,觉从前为作,尽是刀...

山侗昔日,火院中间,千斤重担常耽。镇日争名竞利,嫉妒悭贪。万般忧愁思虑,又何曾、时暂心闲。因个甚,养怨亲人口,二十有三。正在迷津受苦,风仙至,专专救度...

波波劫劫,劫劫波波。殷勤葺垒巢窝。只恐儿孙不办,意要如何。欲教轻肥具足,更安闲、坐处笙歌。与他干,肯留心向道,自顾些个。逼得形骸瘦瘁,生华发,流年渐下...

心内常搜己过,口中不说他非。世人为处我无为。乞食街前不耻。日日饱餐玉蕊。时时烂饮刀圭。一朝引出化生儿,方显道家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