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滁州九咏九首·琅琊溪

奉和滁州九咏九首·琅琊溪朗读

野草山花夹乱流,桥边旌旆影悠悠。
即应要地无人见,可忍开时不出游。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奉和滁州九咏九首·琅琊溪译文及注释

《奉和滁州九咏九首·琅琊溪》是宋代文学家曾巩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野草山花夹乱流,
桥边旌旆影悠悠。
即应要地无人见,
可忍开时不出游。

中文译文:
荒野的草木和山间的花朵夹杂在曲折的溪流中,
桥边飘扬的旌旗影影绰绰。
这样美景本应该有人来欣赏,
但我愿意忍耐等待,不去外出游览。

诗意和赏析:
《奉和滁州九咏九首·琅琊溪》以琅琊溪为背景,通过描绘溪流旁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和思考。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溪流两旁的草木和花朵,荒野中的野草和山间的花朵随着溪水交织在一起,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和美丽。

第三、四句写到桥边飘扬的旌旗,旗帜的影子在风中摇曳,给人一种悠远的感觉。这里旌旗可以象征着人们的活动和生命的脉搏,而影悠悠的描写则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

接下来的两句"即应要地无人见,可忍开时不出游"表达了诗人对这美景的珍藏和等待。诗人认为这样的美景本应该有人来欣赏,但他却选择了忍耐和等待,不急于外出游览。这里的"要地"可以理解为名胜之地,诗人认为这样的美景应该有人来观赏,但他却宁愿等待开放的时机,不急于行动。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珍藏和等待的态度。诗人选择守望和静观,而不是急于行动,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安宁和淡泊。这首诗的意境清新,语言简练,给人以平和和宁静的感受,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风范和对自然的热爱。

奉和滁州九咏九首·琅琊溪读音参考

fèng hé chú zhōu jiǔ yǒng jiǔ shǒu láng yá xī
奉和滁州九咏九首·琅琊溪

yě cǎo shān huā jiā luàn liú, qiáo biān jīng pèi yǐng yōu yōu.
野草山花夹乱流,桥边旌旆影悠悠。
jí yīng yào dì wú rén jiàn, kě rěn kāi shí bù chū yóu.
即应要地无人见,可忍开时不出游。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曾巩诗文推荐

画船终日扒沙行,已去齐州一月程。千里相随是明月,水西亭上一般明。

天地四时谁主张,纵使群阴入风日。日光在天已苍凉,风气吹人更憀慄。树木惨惨颜色衰,燕雀啾啾群侣失。我有愁轮行我肠,颠倒回环不能律。我本孜孜学诗书,诗书与...

水满横塘雨过时,一番红影杂花飞。送春无限情惆怅,身在天涯未得归。

秋露随节至,宵零在幽篁。灏气入我牖,萧然衾簟凉。念往不能寐,枕书嗟漏长。平生肺腑友,一诀余空床。况有鹊巢德,顾方共糟糠。偕老遂不可,辅贤真淼茫。家事成...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文犀剡剡穿林笋,翠靥田田出水荷。正是西亭销暑日,却将离恨寄烟波。

将家须向习池游,难放西湖十顷秋。从此七桥风与月,梦魂长到木兰舟。

阴气先赢纵秋热,时节有几相与夺。情知赫日不可久,须听西风生木末。浮云满天明复暗,天意自然如惨怛。园林秀色已渐失,次第岂能无叶脱。南山独佳不可挫,气象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