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梧州陈司马山斋

题梧州陈司马山斋朗读

南国无霜霰,连年对物华。
青林暗换叶,红蕊亦开花。

春去无山鸟,秋来见海槎。
流芳虽可悦,会自泣长沙。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无霜开花
相关诗文:

题梧州陈司马山斋译文及注释

诗词:《题梧州陈司马山斋》

南国无霜霰,连年对物华。
青林暗换叶,红蕊亦开花。

春去无山鸟,秋来见海槎。
流芳虽可悦,会自泣长沙。

中文译文:

在南方的国度,没有霜雪,连续多年都是物华盛世。
青翠的林木暗淡地换上新叶,红色的花蕊也绽放开来。

春天离去,山中再也听不到鸟鸣声,秋季到来时,海槎上的人们才能看见。
尽管名声流传可以令人愉悦,但我会为长沙而自愧流泪。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描绘了梧州陈司马山斋的景色和情感。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写南国的美景和季节的更迭,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和自省之情。

首两句"南国无霜霰,连年对物华"描述了南国的气候温暖,没有霜雪的侵袭,而物产丰富、景色绚丽多彩。接着,诗人以青林和红花为象征,描绘了大自然的变化。青林换上新叶,代表着季节的更迭,而红花的开放则象征着生机与美丽。

接下来的两句"春去无山鸟,秋来见海槎"表达了诗人在山中听不到鸟鸣声的孤寂,只有等到秋天,当海槎(船只)来到,才能有人的存在。这种对孤独和离别的描绘,增添了诗词的忧郁情绪。

最后两句"流芳虽可悦,会自泣长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名声的矛盾心情。尽管名声可以令人愉悦,但诗人在长沙时,却会因为离愁而自愧落泪。这种自省和对名利的矛盾,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离愁、孤寂和名利的思考与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索。

题梧州陈司马山斋读音参考

tí wú zhōu chén sī mǎ shān zhāi
题梧州陈司马山斋

nán guó wú shuāng sǎn, lián nián duì wù huá.
南国无霜霰,连年对物华。
qīng lín àn huàn yè, hóng ruǐ yì kāi huā.
青林暗换叶,红蕊亦开花。

chūn qù wú shān niǎo, qiū lái jiàn hǎi chá.
春去无山鸟,秋来见海槎。
liú fāng suī kě yuè, huì zì qì cháng shā.
流芳虽可悦,会自泣长沙。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孟浩然诗文推荐

一作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

一作宿来公山房期丁大不至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螟。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一丘尝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仲尼既已没,余亦浮于海。①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②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③为问乘槎人,沧洲复何在。④

世业传圭组,江城佐股肱。高斋征学问,虚薄滥先登。讲论陪诸子,文章得旧朋。士元多赏激,衰病恨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