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宁海二首

初至宁海二首朗读

地至东南尽,城孤邑屡迁。
行山云作路,累石海为田。
蜃炭村村白,棕林树树圆。
桃源名更美,何处有神仙?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神仙
相关诗文:

初至宁海二首译文及注释

《初至宁海二首》是元代诗人黄溍创作的一首诗词。此诗描绘了作者初次到达宁海的景象,以及对那里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桃源般的仙境的向往。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初至宁海二首

地至东南尽,城孤邑屡迁。
行山云作路,累石海为田。
蜃炭村村白,棕林树树圆。
桃源名更美,何处有神仙?

译文:
到达宁海的前方已是东南边陲,城池孤立,城邑频繁迁徙。
行走在山间,云雾似乎成了道路,层层叠叠的石头似海成了田地。
蜃楼和炭火的村庄一个个苍白,棕林中的树木一个个圆满。
桃源的名字更加美丽,但何处才有仙人?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初到宁海的情景。宁海位于东南边陲,城池孤立,城邑频繁迁徙,给人一种边疆的荒凉感。然而,作者通过描绘自然山水的壮美和神奇景观,表达了对仙境般桃源之地的向往。他提到了蜃楼和炭火的村庄,形容宁海的景色苍白而神秘。棕林中的树木则象征着生机和丰盈。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桃源之地是否存在,是否有仙人居住,表达了对理想乡的追求和对仙境的憧憬。

赏析:
黄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示了宁海的壮美景色和桃源般的仙境之梦。通过描写山间云雾、石头海、蜃楼村庄和棕林树木,他创造出一幅虚实结合、美不胜收的画面。诗人以东南边陲的城池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摹,表达了对理想乡的向往和对仙境的憧憬。整首诗意境融洽,情感真挚,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元代文人追求自然和理想世界的心境。

初至宁海二首读音参考

chū zhì níng hǎi èr shǒu
初至宁海二首

dì zhì dōng nán jǐn, chéng gū yì lǚ qiān.
地至东南尽,城孤邑屡迁。
xíng shān yún zuò lù, lèi shí hǎi wèi tián.
行山云作路,累石海为田。
shèn tàn cūn cūn bái, zōng lín shù shù yuán.
蜃炭村村白,棕林树树圆。
táo yuán míng gèng měi, hé chǔ yǒu shén xiān?
桃源名更美,何处有神仙?

黄溍诗文推荐

地至东南尽,城孤邑屡迁。行山云作路,累石海为田。蜃炭村村白,棕林树树圆。桃源名更美,何处有神仙?

缥缈蛟龙宅,风雷隔杳冥。人家多面水,岛屿若浮萍。煮海盐烟黑,淘沙铁气腥。停骖方问俗,渔唱起前汀。

二月清江照眼明,避风舟楫满回汀。断云挟雨时时黑,密叶藏花树树青。习隐未成陶令赋,行歌聊共屈原醒。碧潭光景无消息,坐看鱼儿点翠萍。

鸡鸣秣吾马,晚饭山中行。何以慰旅怀,赤城有嘉名。滩长石齿齿,树细风泠泠。时见岩壁间,粲若丹砂明。温泉发其阳,捴诃勤百灵。前峰指金阁,真境标殊庭。白道人...

薄游厌人境,振策穷幽躅。理公所开凿,遗迹在岩麓。秋杪霜叶丹,石面寒泉绿。仰窥条上猿,攀萝去相逐。物情一何适,人事有羁束。却过猊峰回,遥望松林曲。前山夜...

数尽飞花一怆然,壮心迢递夕云边。十年人事空流水,二月风光已杜鹃。过眼青春宁夏得,污人黄土绝堪怜。故园尚有平生约,可使苍苔到石田。

层云抱春城,急濑泄嵌窦。修蹊入窈窕,众绿郁以茂。名亭标水乐,折柱荒碑仆。幽寻得缁庐,乱石扶结构。青精午堪饭,碧涧寒可漱。平生慕真赏,及此成邂逅。冥探指...

晓色微茫尚带星,修蹊荦确断人行。独支瘦竹身犹健,高入重云地忽平。落月正当山缺处,细泉频作雨来声。上方灯火青林曲,隐隐疏钟一再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