弼观罢走笔书后卷

弼观罢走笔书后卷朗读

黎民于变是尧时,便字尧夫德可知。
更览新诗名击壤,生生全道略无遗。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弼观罢走笔书后卷译文及注释

《弼观罢走笔书后卷》是宋代文人富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黎民于变是尧时,
便字尧夫德可知。
更览新诗名击壤,
生生全道略无遗。

诗意:
在乱世之中,黎民的变革能够体现出尧时的德行。通过观察新近的诗词作品,可以看到作者深刻地理解并传承了尧时的道德精神,展现了其中丰富的内涵,没有遗漏地完整呈现出来。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时代变革和文化传承的思考和赞美。诗中提到了尧时,尧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伟大君主,他以德治天下,仁爱民众,被后世尊奉为至圣。作者通过黎民的变革,寓意当前乱世中的人们也能够展现出尧时的美德。

诗词的第二句"便字尧夫德可知",表达了作者对于黎民的德行的赞叹。在古代中国,人们常常通过一个人的字来判断其品德和性格。这句话意味着作者通过观察黎民的行为,可以直接了解到他们的品德和道德。

接下来的两句"更览新诗名击壤,生生全道略无遗",表达了作者对于新近的诗词作品的评价。他认为这些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出色,而且在道德和思想表达上也非常完整,没有遗漏任何内容。作者对于这些作品的观赏和赞叹,体现了他对文化传承和时代进步的关注和肯定。

通过这首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富弼对于社会变革和文化传承的思考和重视。他将尧时的美德与当下的时代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于社会进步以及文化繁荣的期望和赞美。这首诗词既是对于历史的致敬,也是对于当下的启示,让人们思考如何在变革中保持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弼观罢走笔书后卷读音参考

bì guān bà zǒu bǐ shū hòu juǎn
弼观罢走笔书后卷

lí mín yú biàn shì yáo shí, biàn zì yáo fū dé kě zhī.
黎民于变是尧时,便字尧夫德可知。
gèng lǎn xīn shī míng jī rǎng, shēng shēng quán dào lüè wú yí.
更览新诗名击壤,生生全道略无遗。

富弼诗文推荐

人生七十古来稀,今日愚年已及期。从此光阴犹不测,只应天道始相知。

今年始是气骸年,我向年前已挂冠。都为君王断久疾,肯教先去养衰残。

画阁高连百雉城,涵虚应不愧標名。门前柳色兼旗色,座上琴声杂佩声。肯羡五湖归范劙,未饶三径隐渊明。我来恰值初晴后,山影波光分外清。

昔年曾作潇湘客,憔悴东秦归不得。西轩忽见好溪山,如何却有楚乡忆。读书误人四十年,有时醉把阑干拍。

先生自卫客西畿,乐道安间绝世机。再命初筵终不起,独甘穷巷寂无依。贯穿百代尝探古,吟咏千篇亦造微。珍重相知忽相访,醉和风雨夜深归。

夷清韩颂古皆无,更得高平小楷书。旧相嘉篇题卷后,苏家能事复何如。

渤澥宣和旅翮飞,不堪朱邸负前期。东城晓骑思行乐,南浦春波怨别离。对竹岂能忘旧主,折麻方喜遇深知。冕旒正注方臣重,应许州人借一朞。

执相诚非,破相亦妄。不执不破,是名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