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夏口崔尚书

辞夏口崔尚书朗读

一饭仍难受,依仁况一年。
终期身可报,不拟骨空镌。
城晚风高角,江春浪起船。
同来栖止地,独去塞鸿前。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难受终期身晚风
相关诗文:

辞夏口崔尚书译文及注释

诗词:《辞夏口崔尚书》

一饭仍难受,依仁况一年。
终期身可报,不拟骨空镌。
城晚风高角,江春浪起船。
同来栖止地,独去塞鸿前。

中文译文:
一餐饭还未能吃下,怎么能够依赖着仁义渡过整整一年。
到最后,只有用自身的行动来报答,并没有打算以空虚的铭刻来纪念。
城市的晚风吹拂高楼,江面春风引起船只的波浪。
原本一同寄居的地方,如今我独自前往远方。

诗意和赏析:
《辞夏口崔尚书》是唐代诗人李频写给朋友崔宣贤的诗,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壮志豪情。

第一句“一饭仍难受,依仁况一年”,描写了离别时的心情,作者心有不舍,离别之痛仿佛难以忍受。并且这句诗蕴含了唐代士人崇尚仁义的风尚,认为依靠仁义才能渡过困难。

接着,“终期身可报,不拟骨空镌”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将来要通过自身实际行动来报答友谊,而不仅仅依靠空洞的言辞,力求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才能和价值。

第三句“城晚风高角,江春浪起船”,通过描写城市晚风和江面春风,以及船只的波浪,增强了离别的艰难和别离时的悲壮气氛。

最后一句“同来栖止地,独去塞鸿前”,表达了离别的离怀之情。朋友们曾在同一个地方共同生活,如今作者却要独自前往遥远的地方,离别的造成的离愁别绪更加强烈。

整首诗词通过真挚的情感、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惜和离别的伤感,并表达了自己积极向前的壮志豪情,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

辞夏口崔尚书读音参考

cí xià kǒu cuī shàng shū
辞夏口崔尚书

yī fàn réng nán shòu, yī rén kuàng yī nián.
一饭仍难受,依仁况一年。
zhōng qī shēn kě bào, bù nǐ gǔ kōng juān.
终期身可报,不拟骨空镌。
chéng wǎn fēng gāo jiǎo, jiāng chūn làng qǐ chuán.
城晚风高角,江春浪起船。
tóng lái qī zhǐ dì, dú qù sāi hóng qián.
同来栖止地,独去塞鸿前。

李频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李频诗文推荐

不才甘下第,君子蹇何重。相送昆明岸,同看太白峰。数瓢留顷刻,残照迫从容。好去烟霞县,仙人有旧踪。

帝里春无意,归山对物华。即应来日去,九陌踏槐花。

西京无暑气,夏景似清秋。天府来相辟,高人去自由。江山通蜀国,日月近神州。若共将军语,河兰地未收。

霜鬓持霜简,朝天向雪天。玉阶初辨色,琼树乍相鲜。密翳空难曙,盈征瑞不愆。谁为洛阳客,是日更高眠。

归家来几夜,倏忽觉秋残。月满方塘白,风依老树寒。戏鱼重跃定,惊鸟却栖难。为有门前路,吾生不得安。

林色树还曛,何时得见君。独居度永日,相去远浮云。故疾随秋至,离怀觉夜分。蛩声非自苦,偏是旅人闻。

儒服从戎去,须知胜事全。使君开幕日,天子偃戈年。风雨依嵩岭,桑麻接楚田。新诗随过客,旋满洛阳传。

朝过春关辞北阙,暮参戎幕向南巴。却将仙桂东归去,江月相随直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