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花后游慈恩寺

观花后游慈恩寺朗读

世事知难了,应须问苦空。
羞将看花眼,来入梵王宫。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离别抒怀壮志难酬
诗文主题:世事花眼
相关诗文:

观花后游慈恩寺译文及注释

《观花后游慈恩寺》是唐代诗人施肩吾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世事知难了,应须问苦空。
羞将看花眼,来入梵王宫。

诗意:
这首诗以游览慈恩寺为背景,表达了一种对人世间事物的领悟和对佛教思想的追求。诗人认识到世间的事情并不容易理解,他认为人们应该探索生命的无常和苦空之理。同时,诗人也有些羞愧地承认自己曾经过于陶醉于花的美景,现在他决心要进入佛教的殿堂,寻求更高层次的心灵体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首两句"世事知难了,应须问苦空",表达了对人生复杂性的认识,诗人意识到理解世间万物的困难。"世事知难了"表明了诗人对人世间的事情有所领悟,感叹人生的艰难和复杂。"应须问苦空"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倾向,鼓励人们去探索生命的本质和世间万物的空性。

接下来的两句"羞将看花眼,来入梵王宫",则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曾经过于沉迷于花的美景而感到些许羞愧。"羞将看花眼"表明诗人在欣赏花的美景时感到一丝羞愧,意味着他认识到自己曾经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表面的事物上。"来入梵王宫"则是诗人决心追求更高层次的心灵境界,进入佛教的殿堂,寻求真正的内心宁静和智慧。

整首诗以简短而有力的语言,传递了诗人对人生和人世间事物的思考和领悟,同时展示了对佛教思想的追求。通过与花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外在世界的超越,寻求内心的宁静和智慧。这首诗词以其深刻的诗意和简练的表达方式,展示了唐代诗人施肩吾的才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观花后游慈恩寺读音参考

guān huā hòu yóu cí ēn sì
观花后游慈恩寺

shì shì zhī nán le, yīng xū wèn kǔ kōng.
世事知难了,应须问苦空。
xiū jiāng kān huā yǎn, lái rù fàn wáng gōng.
羞将看花眼,来入梵王宫。

施肩吾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施肩吾诗文推荐

手爇[1]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生尘。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豁开青冥颠,写出万丈泉。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

大堤女儿郎莫寻,三三五五结同心。清晨对镜冶容色,意欲取郎千万金。

伤见路傍杨柳春,一枝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一斗之胆撑脏腑,如磥之筋碍臂骨。有时误入千人丛,自觉一身横突兀。当今四海无烟尘,胸襟被压不得伸。冻枭残虿我不取,污我匣里青蛇鳞。

一年三百六十日,赏心那似春中物。草迷曲坞花满园,东家少年西家出。

醉骑白马走空衢,恶少皆称电不如。五凤街头闲勒辔,半垂衫袖揖金吾。

香销连理带,尘覆合欢杯。懒卧相思枕,愁吟起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