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七十二,高是祝融峰。下界蛮方近,中天岳势崇。四维皆佛占,绝顶正秋浓。翼宿平垂地,雷池暗起龙。简书曾禹授,燔祭自周封。拜庙巡阴石,看桥入古松。雪深居板屋,日转动厨钟。片水清如镜,洞庭微见踪。
衡山七十二,高是祝融峰。下界蠻方近,中天嶽勢崇。四維皆佛占,絕頂正秋濃。翼宿平垂地,雷池暗起龍。簡書曾禹授,燔祭自周封。拜廟巡陰石,看橋入古鬆。雪深居板屋,日轉動廚鍾。片水清如鏡,洞庭微見蹤。
解维凌皱玉,辍棹理孤筇。游遍三天竺,行穷九里松。泉声依石细,山色共秋浓。佳处吾能识,幽岩倚秀峰。
解維淩皺玉,輟棹理孤筇。遊遍三天竺,行窮九裏鬆。泉聲依石細,山色共秋濃。佳處吾能識,幽岩倚秀峰。
休去采芙蓉。秋江烟水空。带斜阳、一片征鸿。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心事寄题红。画桥流水东。断肠人、无奈秋浓。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
休去采芙蓉。秋江煙水空。帶斜陽、一片征鴻。欲頓閑愁無頓處,都著在兩眉峰。心事寄題紅。畫橋流水東。斷腸人、無奈秋濃。回首層樓歸去懶,早新月、掛梧桐。
出自《送令狐郎中赴郢州》
出自《律僧》
出自《闻夫杜羔登第(一作闻杜羔登第又寄)》
出自《南叟》
出自《夕思》
出自《书怀》
出自《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叉鱼》
出自《春末兰溪道中作》